每日焦点!“智慧麦作”助力夏粮增收

2023-06-18 15:59:02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5日,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麦地里,一辆智能测产收获机正在加速作业,一边收割一边测产,田埂大屏实时生成该田块的小麦产量空间分布图,为下一季的种植提供了一张“数字明白图”。一旁的“麦情巡检机器人”正来回移动,搭载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不仅能24小时智能巡检,还能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这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场景来自于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曹卫星教授团队的智慧麦作技术应用现场。

“麦情巡检机器人非常适合小区块的田埂试验,传感器的监测半径是0.6~1.2米,正好在小麦冠层上画一圈,高效收集从群体到单个叶片的作物表型数据。”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张小虎副教授介绍。

产量的空间分布图是一个什么概念?该团队曹强副教授介绍,这张图可以精确把握某一田块上哪里产量高、哪里产量低,只有掌握这个空间上的差异数据,才能做好后续的差异化原因分析、农艺管理处方生成,最终实现小麦田间精确管理。比如,某块地过去10年平均产量是300公斤,非要按照500公斤的目标去管理,会耗费大量成本。而智能测产收获机可以让田间管理者高效获取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较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再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就能精确预测不同环境、不同位置田块的产量能达到的水平,后期栽培管理方案就有了依据。

该团队田永超教授介绍,精确管理之“源”的数据来自于智慧麦作技术中的两大核心技术,数字麦田技术和麦情遥感监测技术。

数字麦田技术推出“一地一码”,每个田块都建立精确数字档案,扫个码就能知道这是哪个田块、多大面积、什么品种、长势情况、历史产量如何以及土壤、气候等环境信息。目前,该团队已为全省25个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立了田间“数字档案”。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则利用空、天、地的立体化监测平台,面向田块、园区、区域等多尺度,依托监测仪、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及应用系统等,实现小麦长势与生产力的精确预测评估。 (李渊 许天颖)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