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地.色心心所法(13):心心所品(1)相应差别|当前看点

2023-05-11 03:07:39 来源:大象佛学图书馆

意地.色心心所法(13):

心心所品(1)相应差别

作者|观诸法如


(相关资料图)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子二、心心所品(分三科)丑一、标法数

复次于心、心所品中有心可得,及五十三心所可得。谓作意等,乃至寻、伺为后边,如前说。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一(之下):言「如前说」者,初卷已分别故。「一切处」者,《唯识》第五解云,谓三性处。「一切地」者,有二义:一云、有寻等三地;二云、九地,谓从欲界乃至非想。「一切时」者,心生必有。「一切耶」者,随其自位,起一必俱。

遍行具四。别境非后二。善十一中,「非一切处」,唯善性故;「非一切时」者,非心生时则皆起故;「非一切耶」者,虽十并头起,而轻安不定故。一切地者,有义:遍九地,以定加行亦名定地,彼亦微有调畅义故,由斯欲界亦有轻安。有义:不然。论说欲界由阙轻安,名不定地。而言通一切者,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然五十五云,善心起时有六位者,据强为论故。染四皆无,此文总说根本及随烦恼合名染位。不定唯一,谓一切性。

根不坏二中,景师云:一、不灭坏,唯据五根;二、不羸劣,通论意根。基师解:五十四中释灭坏、羸劣及由四缘诸根变异,翻彼即是此中二义。此说色根。其意根不坏者,彼说由四缘意根坏,翻彼即是。

「复次于心、心所品中有心可得,及五十三心所可得。」这是从「五识身相应地」,第二地就是「意地」,在「意地」的那一段,一开始那一段文。把五法归纳成三处,就是「色聚」、「心心所品」、「无为法」,这三处。「色聚」这一大段解释完了。现在解释第二段「心心所品」。

「复次于心、心所」这一品类法中,「有心可得」,去观察的时候,有这么多的心的差别相。「及五十三心所可得」,「有心可得」,就是有眼识,乃至阿赖耶识可得。而心接触到一切境界的时候,又是各式各样的差别相貌的作用。那有多少数呢?有五十三个心所法可得,可以认识到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谓作意等,乃至寻、伺为后边,如前说」,是哪五十三个呢?一开始那一个就是「作意」的心所,作意、触、受、想、思,乃至最后也就是「寻、伺」,最后边的那个心所的名字叫做寻、伺。这五十三个心所这里不要多说了,「如前」面已经「说」过了。「意地」,有自性、所依、所缘、助伴,在助伴那个地方已经说过了。

韩清净《披寻记》:「谓作意等乃至寻伺为后边如前说者:此五十三心所,于意地助伴中一一具列,故指前说。(陵本一卷十页)」

这五十三个心所,在〈意地〉的助伴中已一一列出。指作意、触、受、想、思等五遍行心所;欲、胜解、念、三摩地、慧等五别境心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等十一个善心所;贪、恚、无明、慢、见、疑六根本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等十个小随烦恼;无惭、无愧两个中随烦恼;昏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忘念、散乱、不正知等十个大随烦恼;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个不定心所,这五十三个心所法都是意识的助伴,如前〈意地〉陵本一卷十页所说。

延伸阅读: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彼助伴者,

谓作意、触、受、想、思(按:以上五者为五遍行心所),

欲、胜解、念、三摩地、慧(按:以上五者为五别境心所),

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按:以上十一者为善心所),

贪、恚、无明、慢、见、疑(按:以上六者为大烦恼心所),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忘念、散乱、不正知(按:以上二十二者为随烦恼心所),

恶作、睡眠、寻、伺,(按:以上四者为不定心所)

如是等辈俱有、相应心所有法,是名助伴。

同一所缘,非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各自种子所生。」

丑二、辨彼生(分四科)寅一、相应差别(分五科)

卯一、遍行位(分二科)辰一、问

问:如是诸心所,几依一切处心生、一切地、一切时、一切耶?

问:这五十三个心所中,哪几个心所依一切处心生,一切地、一切时、一切耶?

「如是诸心所」,这么多的心里活动的差别相,有五十三个。《成唯识论》说五十一个心所,但是这里面多出两个:邪欲、邪胜解。「几依一切处心生」,有几个心所它是「依一切处」,它都能够生起活动?「一切处」,就是善、染污、无记。

「一切地」,有几个心所在一切地它都能活动呢?「地」,就是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有寻有伺地,就是欲界,加初禅。一个中间禅,就是初禅和二禅之间那个禅,那就是无寻有伺地。等到二禅以上,就是无寻无伺地。那么,就分这么三地。分这么三地,叫做「一切地」。这「一切地」它都能活动、都能生起,那么有几个心所能有这种能力呢?

「一切时」,几个心所一切时都能活动呢?「一切时」,就是过去、未来、现在相续地流转,那叫做「一切时」。那么几个心所能这样子呢?

「一切耶」,就是一切都是相应的,只要这个心所一动就能动起来,都能相应,那么叫做「一切耶」。

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普遍一切的都相应、能够活动,这叫做「遍行」。有几个心所能够遍行呢?

辰二、答

答:五,谓作意等;思为后边。

「答:五」,有五个心所有这种作用。哪五个呢?「谓作意等;思为后边」,第一个是「作意」心所,乃至最后是「思」心所,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心所是有这种能力,是「遍行」,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地」都能活动,都是相应的。这是五个「遍行」。

五十三个心所中,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心所,此五心所皆具四种一切之义,即:

(一)遍一切处(一切性,三性法:善、恶、无记)。

(二)遍一切地(三界九地)。

(三)遍一切时(过、未、现)。

(四)遍一切心(八识心王)生起时,这些心所都会跟心王相应,称为遍行心所。此五心所之外,无一具有如是四一切者,故唯立此五者而称为遍行。

卯二、别境位(分二科)辰一、问

几依一切处心生,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这是第二段问「别境」心所。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慧,这五别境心所。说有几个心所「依一切处」它「心生」。「一切地」也可以活动,而不是「一切时」,也不是一动一切动,也不是;一生一切生,一相应一切相应,也不是那样子。几个心所是这样的呢?

辰二、答

答:亦五,谓欲等;慧为后边。

「答:亦五」,也是有五个。「谓欲等;慧为后边」,欲、胜解、念、定、慧,这五个有这个作用。此五种心所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及三界九地而起,具一切性与一切地二义,而无一切时与一切俱之二义。

遍行心所是心识生起时,五心所相续生起。别境心所是专对某种特别情况,继五遍行心所之后,各别一心所生起。如「欲」缘所乐之境,「胜解」缘决定之境,「念」缘曾习之境,「定」缘所观之境,「慧」缘于四境拣择之境为性。

卯三、善心位(分二科)辰一、问

几唯依善非一切处心生,然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这是善心所。这底下先是「问」。「几唯依善非一切处心生」,几个心所唯独是依于良善的境界才能活动?不是一切处都可以活动,在恶的地方它就不能活动了,无记也不活动,只有善才能活动,那就不是一切处了。「几唯依善非一切处心生,然一切地」,这三个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一切地」。这一切地里边,欲界的有寻有伺地也是有恶,有染污,不全是善。「非一切时」,也不是过去、未来一切时的,也不是;它是受到了限制。所以,人这个无记的心所就比较什么地方都可以过去;你若有恶,善的地方就不能活动;你若是善,恶就不能活动,所以它就有的地方通,有的地方不通,是「非一切」的。有多少心所是属于这一类性质的呢?

辰二、答

答:谓信等;不害为后边。

就是信、惭、愧,最后的心所是不害。有十一个善心所,包括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这十一个善心所,唯独依善心生,于不善及无记心时不生,所以非一切处(三性心)生。一切地(三界九地)都是善心所会出现的范围,于一切地善心出现时,善心所即相应而生,由是说「然一切地」生。过去、现在、未来若无善心时不生,所以说「非一切时」生;也不是一切心识生时善心所都相应而生,所以说「非一切心」生。

卯四、不善心位(分二科)辰一、问

几唯依染污非一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这是说「不善」的心所。几个心所唯独是在染污的境界上可以活动,而不是「一切处心生」的、也不是「一切地」的、也不是「一切时」、也不是「一切」都是相应的?

辰二、答

答:谓贪等;不正知为后边。

「答:谓贪等」,贪、瞋、痴、慢、疑,最后是不正知。这几个心所是这样的。共有二十八个染污心所。包括六根本烦恼:贪、恚、无明、慢、见、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十个小随烦恼;无惭、无愧二个中随烦恼;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忘念、散乱、不正知十个大随烦恼。

这二十八个染污心所,唯独依染污心生,于善及无记心时不生,所以非一切处(三性心)生;不是一切地(三界九地)中都有染污心出现,如色无色界众生瞋不现行,所以说非一切地生;过去、现在、未来若无染污心时不生,所以说非一切时生;也不是一切心识生时不善心所都相应而生,故说非一切心生。

卯五、不定位(分二科)辰一、问

几依一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几依一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呢?

辰二、答

答:谓恶作等;伺为后边。

恶作、睡眠、寻、伺为后边有四个不定心所。这四个不定心所于善法、染污法、无记法等处所都会产生,所以说依一切处生;色界天以上没有睡眠,恶作也只是欲界特别情况,所以说非一切地生;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不一定都会生起这些心所,所以说非一切时生;也不是一切心识生时不定心所都相应而生,所以说非一切心生。

韩清净《披寻记》:「几依一切处心生等者:遍于善、染、无记诸法依处而生,名一切处。遍于有寻伺等三地相应,名一切地。遍于过去、未来、现在相续流转,名一切时。若一生已,余相应转,是名一切。如是五十三心所,应知几依一切处心生、几通一切地、几遍一切时、几一切相应,故作是问。如于此问具四一切,所余诸问或具不具,差别应知。」

遍于一切处善、染、无记三性法依处而生,称为一切处。遍于有寻有伺地就是初禅及欲界,无寻唯伺地就是初禅到二禅的中间定,还有无寻无伺地就是就是二禅以上到非想非非想处地,都能相应而生,称为一切地。遍于过去、未来、现在相续流转,称为一切时。如果一个心识生起来,其它心所也会跟着生起,称为一切。

这五十三个心所中,应该知道哪些是依一切处(三性心)会生起;哪些是通于一切(三界九地),哪些是遍于一切时(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相续),哪些是一切心生的时候都相应而有,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具足四种一切,其余的问题有时候具足四种而问,有时候不具足四种而问,有种种差别。

- 喜 欢 作 者 -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