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转移支付排名出炉!四川、河南、湖南前三,西藏人均第一 每日讯息

2023-04-01 12:16:33 来源:财经白话

作者:子非鱼


(资料图)

3月28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了2022年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直接上数据。

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执行合计97144.75亿元。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转移支付。其实,这和养老金的中央调剂是一样的。

每年,地方都要向中央缴纳财政。而中央又要根据各地方的财政实力,给予转移支付。

比如一些经济弱省,本身财政收入就不够支出的,还得上交一部分给中央,怎么维持财政运转?

由于各省市直接的财政收入能力存在差异,中央为实现各个地方的公共服务水平平等,于是便有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简单理解就是富省养穷省。

2022年全国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203703亿元,给地方转移支付了97144.75亿元,转移支付数额创下新高。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政部

创新高是很正常的,毕竟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增加,给地方的钱越来越多也是必然的。

但从走势来看,2022年的转移数量足足比2021年多出了13774.75亿元。如此增幅和增量罕见,原因我们都知道,去年疫情闹的。

接着看给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与5个计划单列市的转移支付情况。

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之所以单列,因为人家是计划单列市,财政权限和省市同一级别。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财政部

从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四川获得转移支付最高,6486.12亿元。雷打不动的依旧稳居第一位。而且,财政部给出的今年转移支付预算,四川同样是第一。

四川之所以每年拿得钱最多,四川人口多,而欠发达地区也非常多。

四川的常住人口8374万人,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江苏。

同时,整个四川的经济排名虽然位居全国第六,但其GDP中有36.7%是成都提供的,也即四川经济超三分之一,在成都。

换句话说,四川真正发达的也就是成都及周边那一带,事实上四川有很多地方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川西来说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转。

排名前五的河南、湖南、云南、湖北,亦是如此。中西欠发达地区太多,获得的财政支付转移数额也就多。

第二,西藏人均获得转移支付第一,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位居人均前五。其次是甘肃、海南。

有人可能提出异议,比四川更欠发达的应该是西藏、宁夏、青海等更西的西部地区啊,为何获得最多的不是这些地区。

原因很简单,他们人口少。财政转移的多寡和人口正相关。所以,如果从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角度来看。这些比四川更欠发达、更西的西部地区,才是获得财政支付转移力度最大的地区。

西藏人均获得财政支付转移6.84万元,遥遥领先,是人均位居第二的青海两倍多。

第三,经济发达地区获得最少。

富省养穷省,这是我们国家的财政体制。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虹吸中部、西部和东北的人口,自然需要上交财政和养老金来反馈经济欠发达、人口被虹吸的地区。

过去三年被疫情打乱了账本,所以我们直接看正常年份的2019年的各省财政净贡献情况。

所谓财政净贡献,是通过计算中央本级分地区的财政收入金额减去中央返还地方金额,得出各省份对全国财力净贡献金额。收入包括各地中央级税收收入、地方上缴中央支出和援助其他地区金额,而支出则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含税收返还)。

以财政净贡献来看,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格局是:六省三市养全国。

也就是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依赖中央的财政调剂补贴。

经济与财政第一大省广东净贡献最大,2019年净贡献了8307亿元。其次是上海,贡献了8202亿元。几乎和广东省相当,可见上海作为国家财赋重镇有多重要。

北京第三,2019年贡献了7310亿元。经济第二强省江苏第四,浙江第五,山东第六,天津第七,福建第八,辽宁第九。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还能有财政净贡献的省。

其余22个省市自治区都非常依赖中央财政的拨付。四川拖累最严重,净贡献是-2381亿元,东北的黑龙江拖累度第二,净贡献为-2255亿元。

河南、新疆的财政缺口也在2000亿元以上。

甘肃、西藏、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青海这些中西部省份,财政缺口都在上千亿。

财政转移支付,虽然是解决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他救不如自救。

没有一个地方是依靠支援能够走向发达的。

转移支付追求的公平,不能等同于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转移支付能够缓解地方的财政困境,但它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解药,对地方来说,过度依赖国家输血,反而容易丧失转型的动力,安于现状,同时影响发达地区的经济效率。

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的省市自治区,需要行动起来。当这些短板不断补齐之时,才是国家迈向富裕之日。

标签:

推荐阅读>